×
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?普京回应语惊四座!
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?谁又会支持日本?近日,普京说了一句话,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...
普京到底说了什么,打死你也想不到
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
夏朝传说

夏朝传说第二百三十三章

夏朝传说第二百三十三章,葛飞虽然在明面上,高调支持槐对孙康的反叛采取军事行动,内心中的不安还是很强烈的,因此回到家里,心头犹如压上一座大山般地沉重,喝着香喷喷地新茶,嘴里的感觉却是苦涩。

在葛飞的认识世界里,战争永远是危险的游戏,是聪明人驰骋的舞台,他认为自己不具有军事方面的天赋,槐也没有,但是孙康却是当今世上难得的战将,应该说,在军事领导人上面,双方是不对等的。葛飞跟随季柕上过前线,心理明白,像季柕这样杰出的军事家都有在连水城下吃败仗的经历,何况槐基本没有打过仗。至于少康的反叛,葛飞早就知道会有这个结果,首先,少康在当今王族中是最自负的人,自认为没有人比他高明。当一个人拥有这种心理,眼高于顶是一定的,更要命的是,他又跟随季柕南征北战,立下无数战功,这就给他的自负增加了筹码,因此季柕看出了他是一匹不容易驾驭的烈马,怕自己死后槐不好驾驭,就把他赶出了京城,如此一来,自然增加了心理怨恨。一个有本事的人,新生怨恨,怎么可能不生出事来?何况他身边还多了一个兰花公主,这又是个自以为是,桀骜不驯的人,要命的是,兰花公主也是很有谋略的人,也从骨子里看不起槐,做姑娘的时候就经常哀叹自己不是男人,话里话外在说,如果自己是男人,王位的继承人非他莫属。而槐处置了她的情夫,这就在她心理种下了仇恨的种子,自然会想办法报复,因此鼓动孙康造反是必然的。

葛飞正因为看清了这个结局,因此多次对槐提出,尽早处理他们的事情,槐不知是出于亲情还是惧怕处置他们会生乱,迟迟不肯动手,这在他来说是不解的,因为槐上任之后,几乎对他的计策言听计从,为什么这一次不灵了?思索之后葛飞认为,槐是因为惧怕孙康,所以不敢激怒孙康。可是现在的情况又推翻了他的想法,因为在朝堂上,当多数大臣主和的时候,槐居然力排众议主战,不仅如此,他还要亲自领兵和孙康率领的叛军决战,这让他真真切切地看不懂槐了,在他的意识里,自己一生经历坎坷,阅人无数,自认为看人很准,现在看来,他并没有看明白槐是个什么样的人,因此对槐亲自领兵出征,心情就复杂了,所以并没有死命阻止。

另一个没有看懂的就是自己的亲儿子凸冉,因为凸冉从小就个性,为了让他将来成才,继承自己的事业,他也算是煞费苦心,从小就给他请了饱学之士做教授,还制定了他必须学习的做贵族一定要掌握的知识,哪里知道他对自己辛辛苦苦靠经验得来的生存学识并不感冒,无论他怎么说,先生如何生气,就是我行我素,自行其道,最后看见实在管不了凸冉,葛飞只能放手,任其发展,想做什么就做什么,只要不给自己惹祸就阿弥陀佛了。可是现实又给自己一个耳光,这个自己完全不看好的儿子,却学了一身帝王最需要的本事,因此受到了槐的格外崇信,这才叫哪壶不开提哪壶。反过来非常听话,学习知识也刻苦的**静秋到现在为止,却看不出来有什么特别之处,因此两个人的不同境遇,多多少少颠覆了葛飞对知识的认知,对自己的怀疑。

就在葛飞脑海里不住翻腾,前五百年,后五百年胡思乱想的时候,被槐叫到王宫的凸冉回来了,因为已经转变了看法,葛飞当然愿意用平等的身段和儿子说话了,因为他本身并不是个冥顽不化的人。

“冉儿,你怎么看待这场战争?”葛飞看见凸冉坐下在喝茶水,就打开了话匣子,因为两个人都是大王最信任的人,又都负有保卫国家的使命,自然话题离不开朝政。

“孩儿认为,胜利一定是我们的。”凸冉毫不犹豫地说。

葛飞赞赏凸冉对胜利的坚定信心,但是有些事情还是想提醒凸冉,他知道凸冉虽然天赋过人,毕竟年轻,某些事情不一定会看明白,因此就点点头说:“有信心是对的,如果未战先怯,仗就不能打了。但是只靠信心是不能战胜敌人的,重要的是未雨绸缪般的谋划,因此有些事情一定要看明白,看透彻。”

凸冉感觉葛飞话里有话,就问:“父亲大人是有所指吧?”

“不错。”葛飞欣慰地看看凸冉,喜欢他的敏感。“我们的对手非常强大,我所说的不单单指小王爷的军事才能,你要知道,打仗不仅仅是军事上的事情,离不开政治,有时候政治的因素可以左右战争的胜负。”

“政治因素?”凸冉皱起了眉头,不知道葛飞指的是什么,就用迷惘的目光看着葛飞,“父亲想告诉孩儿什么?”

“小王爷除了军事优势之外,在政治上同样强大。”葛飞说,随后看见凸冉目光里堆满了不解的光芒,就进一步解释说:“因为他是先王的亲弟弟,是现在大王的叔叔,本身就是王族嫡系中的重要人物。如果是个外姓人造反,必然会遭到王族家人的强烈发对,多数贵族也会认为他是叛逆,因为很多贵族和王族是联姻的,这样一来,那个人在政治上会严重失分。你知道在少康先王复国之后,官员的使用就由原来的混合型,变成了今天的专一型,为父虽然高居丞相位置,因为不是贵族出身,做起事来经常被擎肘,其实为父已经经历了三代大王,算是新贵了,却还没有被王族,贵族真正地融入,说明贵族观念是非常牢固的。在大夏国从上到下,绝大多数官员不是王族就是贵族家里的人,他们掌握着朝廷政治的全部权利,本身经济力量又非常强大,如果这部分力量毫无选择地反对叛乱,这个策动叛乱的人是很难成功的。”

凸冉虽然对这些情况不是知道的很多,但是人足够聪明,听完葛飞的话,当然明白葛飞要告诉他什么了。“父亲是说,这个难点在小王爷身上并不存在?”

“不错。”葛飞对凸冉的悟性感觉满意,心说凸冉这份聪明,看来是胜过自己的。“小王爷非但不存在这个难点,本身在贵族和王族那里很有市场,何况他身边还有个兰花公主,兰花公主在王族中是有号召力的。”

凸冉深思地看看葛飞,明白葛飞提出了一个他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,而且这是个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,因为葛飞在告诉他:如果战事不利,王族和贵族中就会有人倒戈,因为他们会认为,大夏国的天下,本来就是少康复国后打下来的,那么只要是少康的嫡系血脉,谁坐天下都是应该的,大王的位置本来就应该是能者居之。因为在夏朝,并没有建立起周朝那样父传子,子传孙的传承制度,只要是帝胄血脉,谁做大王都会被大家接受,何况小王爷是少康的亲儿子。当年黄帝临终的时候,就没有把王位传给儿子,而是传给了孙子。而颛顼做的更出格,直接把王位传给了叔伯孩子喾,几个儿子连边都没有碰到。那么出现大王的叔叔夺取侄儿的王位,也不会让大家感觉突兀。

“王族和贵族的主要力量都在中原一带,父亲的意思是,不能允许小王爷的军队攻进中原?”凸冉问。

“这个是基本思路,但是军事上的事情是很难说的,因为要在中原外围筑起屏障,朝廷眼下没有这个力量,就算临时可以招募士兵,只是这些临时招募起来的士兵是不是有战斗力就不好说了。”葛飞皱着眉头回答,尽管思路清楚,现实却是残酷的。槐执政之后,基本上实行的是偃武修文的国策,原有的军队裁撤了三分之二,国力虽然强盛了,军力却是下降了,葛飞懊悔当初为什么没有想到这一点,现在知道了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,一旦国内外有事,就变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。

“父亲思虑的虽然有道理,但是在儿子看来,朝廷大军出动之后,局势会被扭转的,小王爷的部队打到中原的可能性不大。”凸冉不以为然地说,他的想法和葛飞不同,不是保守,是进攻,他相信,只有进攻,才可能遏制住叛军的北进。再说了,小王爷的士兵看起来人数不少,但是多数人都是新兵,精兵并不是很多。“孩儿认为,首先在战略上要有个谋划,这样布置战术的时候就不会缩手缩脚。”

“战略谋划?你指的是什么?”葛飞问,他自然明白战略谋划的重要,但是谈何容易?当年辅佐季柕的时候,每当战时,季柕自己就是战略大师,现在朝廷哪里有这样的人才,自己不行,大王没有真正打过仗,儿子就更不用说了,连战场都没有见过。“这件事关系到整个战争的胜负,如果大王咨询你的时候,一定要慎重,否则就可能形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局面。”

凸冉听见葛飞这样说,知道葛飞不相信自己的能力,就笑笑没有回话,其实他已经给槐讲述了自己的观点,槐也认可了自己的观点。当时他是这样对槐说的。“大王,根据情报,小王爷开始起兵,不一定有夺取江山的大志,多多少少和抢粮食救急有关系,如果他的目标就定在这里,把抢到的粮食拿回封地去救济民众,朝廷就被动了,因为那样一来,他就会得到当地民众的支持。当朝廷大军长途跋涉去征讨的时候,民众会全力支持他的。小王爷可以利用民众的支持和地形地势的熟悉和朝廷军队周旋。但是眼下呈现的态势不是这样的。小王爷看见攻城略地很容易,野心就膨胀了,因此就不停地占领郡县。在他占领的郡县中,军队大肆抢掠,激怒了当地的民众,想保证被侵占的州县就必须派兵镇守,如此一来,他原本拥有的优势变成了劣势,因为小王爷起家时候的部队有一半是新兵,当然,一万俘虏兵不算,就是加上这些俘虏,兵力也远远不足,机动兵力就更少了。背上这样沉重的包袱,焉能不败?我们的军队到达目的后,不要忙于收复城池,只要可以歼灭小王爷那有数的机动部队,小王爷必败无疑。”

说完这番话后,槐顿时笑着说:“好,就按照这个计策行事。”

凸冉本想把这条计策告诉葛飞,怕他不信自己,想想就咽了回去,心说还是让事实来检验吧!

孙康起兵的时候,的确像凸冉分析的那样,并没有吞并大夏国,自己做大王的打算,也只是想通过抢掠几个州县,搞到粮食,不让自己管辖的地区闹饥荒,因为闹饥荒,民众就会大批逃亡,本来徽州地区人口就不多,再出现民众大批逃亡的情景,他这个王爷也就名存实亡了,可能连军队都养不起了,如果没有了军队,他连晚上睡觉都不会安稳,因为他认为,有了军队,朝廷才会投鼠忌器,如果没有军队,朝廷一定会派侍卫来捉拿自己,因此为了了自保,就不能让本地区经济垮台,民众逃亡,出于这个目的,加上兰花公主的煽风点火,他才铤而走险,进行的这次叛乱。哪里知道,大兵出动之后,除了开始在靖宇县遇到了顽强的抵抗,接连攻打两个州郡都没有费吹灰之力,这样一来,心态开始变了。

因为少康看见,越是往北的州郡越是富裕,就是贫穷的州郡也比他管辖的徽州富裕,这是因为,越是往北的州郡,越靠近中原,开化程度,商业发展,农副业经济,都不是边塞诸州可以比的,如果拥有这些州郡,若干年后,自己的翅膀就会硬起来,说不定,真的可以和朝廷分庭抗礼了。本来就心潮涌动,偏偏兰花公主来到了靖州,因为此刻,靖州已经成为孙康部队的大本营。

兰花公主之所以急急忙忙来到靖州,是看见孙康拿下靖州之后不再前进了,怕少康和她玩小富即安的把戏。她鼓动孙康造反,并不是想看见孙康做土霸王的,她的目的是推翻朝廷,夺下王位,让槐死无葬身之地,报情夫被杀之仇。

看见兰花公主出现,孙康自然是满怀热情地把兰花公主请到了自己的临时中军大帐里,这次出兵顺利,斩获颇丰,兰花公主居功至伟。

“小王爷驻军靖州不动了,是不是要收兵回营啊?”兰花公主脸上带着笑容,说出的话却明显带有讽刺的意味。

孙康脸上一热,当然听的出兰花公主话里的夹枪夹棒,虽然有点懊怒,却是作声不得,他的确有这个意思,因为他明白,如果战事继续扩大,朝廷一定会被激怒,起倾国兵力来战,自己虽然不怕打仗,但是心里明白,凭他现有的经济力量,军事力量和朝廷对抗,多半讨不了好,熟悉战争的他知道,打仗不仅仅是在打军队,更要紧的是拼经济,没有后勤保障,随着战争的扩大,战争是进行不下去的,他现在的士兵还够用,但是不招兵,后面就不好说了,因为每个被占领的城池都需要士兵守护,这样一来,给养的需求就是大问题。如果见好就收,朝廷损失不大,或许不会跟他拼命,因为拿不定主意,所以他没有继续进军,结果兰花公主来兴师问罪了,自然让他感到难堪。

“哪里,士兵连续作战,走路,身心俱疲,暂时的休息是必要的。”

“军事上小女子是外行,但是我也知道兵贵神速这个道理。小王爷出其不意地攻城略地,之所以斩获颇丰,是因为朝廷没有防备,不趁此刻扩大战果,等到朝廷大军赶来,机会就丧失了,是不是这个道理?”

兰花公主虽然用的是请教的语气,但是脸上的表情在告诉孙康,你不用想做缩头乌龟,老娘早就看透了你的心思,见少康半天没有说话,就又说:“小王爷既然走出了第一步,那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,不用再想做朝廷的臣子了。小王爷见过哪一个叛军是朝廷能够容忍的?最后结果都很惨,现在的情景是逆水行舟,只能前进,不给朝廷**的机会,多多地攻占城池,聚集财富,和朝廷做最后的决战。小王爷应该知道,胜者王侯败者贼这个道理吧?”

“公主的意思是,我们要和朝廷全面开战,最后夺取大王的江山?”孙康说完惊愕地深长了舌头,这个他真没有想过,因为他知道朝廷的力量动员起来有多大,全面开战意味着一点退路没有了。“公主的话虽然有道理,但是公主想过没有,我们现在的做法已经被百姓厌弃,继续战斗,尤其是不停地抢掠:因为我们的给养只能靠抢,那就会遭至富户的反感,要知道,很多富户是即有人,又有兵器,只怕我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。”

“为什么一定要抢?可以收税啊!问题是我们应该竖起大旗,让贵族,富户知道我们不是流寇,强盗,我们之所以起兵是为了夺取槐的江山。小王爷本来就是嫡亲王族,是有权利做大王的,而且小王爷在京城一带的贵族中,原来的威望就不低,如果王爷的大军进入中原,说不定有很多富户响应呢?有机会,谁不想做开国功臣?因此我们现在要抓紧时间去攻城略地,不是要在靖州城里做山大王。”

“这个,让我想想。”少康虽然觉得兰花公主的话有道理,但是心里还是胆怯,不想冒这个险。

“如果小王爷害怕止步不前,就算小女子看错了人,我可要带着我的部下单干了,没有法律规定,女子就不能做大王吧?”看见孙康还在迟疑,兰花公主就使出了杀手锏,因为东夷的一万多俘虏叛军会听从她的指挥。

孙康听见兰花公主这样说,顿时吓出一身冷汗,知道兰花公主是敢作敢为的人,如果她把东夷叛军拉走,扯大旗造反,自己这边的天就塌了一半,因为在他指挥的队伍中,最有战斗力的,就是这支俘虏叛军。而且兰花公主这个人的确不简单,她要是拉起一支部队,说不定真会做成大事,至少也会给自己制造麻烦,部队是绝对不能分裂的,兰花公主更不能成为自己的对手。

“公主,你的性子太急了,我又没有说不干,只是要求你给本王几天时间来考虑。”孙康故作苦笑地说,其实心里真的害怕。

“只怕朝廷不给我时间。”兰花公主冷笑地说,随后又道:“因为我们出兵突然,一路势如破竹,已经打疼了朝廷,也打怕了朝廷。我在京城的眼线回来告诉我,眼下朝廷大臣多数不敢打仗,纷纷劝阻大王和你讲和,这说明什么?太平的日子久了,朝廷重臣都腐朽了,这样的朝廷哪有什么战斗力?不利用这个机会夺取江山,等着朝廷缓过气来,养胖了身子收拾我们,我们就只能成为刀下之鬼了。”

兰花公主说的消息孙康知道,因为他在京城也有眼线,知道朝廷主战的大臣只有葛飞父子和槐,这说明朝臣的确害怕打仗,从道理上说,夺取江山眼下的确是个机会,只是过去他从来没有这样想过,因此当兰花公主提出问题感觉突兀,现在经兰花公主相逼,明白自己根本就没有退路,不仅仅是朝廷方面,还有兰花公主也不允许自己退。

“好,明天在校场**,**完了就出发。”

“这就对了,小王爷本来就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,怎么可能仰人鼻息的生存。上苍给了小王爷这样好的时机,此时不取辜负天意,会遭天谴的。小女子就静候王爷的佳音了。”

兰花公主说完这番话就走出了靖州,因为靖州城外,许三多率领的俘虏叛军在哪里驻扎,孙康进入靖州后,只是把自己的嫡系部队调到了城里,让许三多的部队驻扎城外,显然亲疏有别,这让许三多和手下将士感到憋气,虽然不敢明面反对,但是军心已经不稳,因此也在等待兰花公主来安抚军心。兰花公主出城后,就直接走进了许三多的中军大帐。

“把你手下的主要战将召集到大帐来,我有话说。”兰花公主坐下后对许三多说。

许三多听后命令卫兵把该找的人叫到账里,来将看见兰花公主坐在大帐里,不约而同地问好,他们是从心理感激兰花公主的,当然也愿意服从她的指令。这不仅是兰花公主救他们出苦海,还因为他们想做个真正的自由人必须依靠兰花公主。例如这次孙康造反,他们就做为一支独立的部队存在,至少在人格上赢得了地位,这在采石场做奴隶的时候是不敢想的。

“本公主刚才见过小王爷了,他已经答应继续进兵,你们知道本公主为什么逼小王爷这样做?”兰花公主开门见山地说,因为自己是他们恩人,他们在自己面前甘愿做奴仆,因此兰花公主和他们说话也就直来直去。

“请公主示教?”将军们回答。

“这次本公主之所以逼小王爷造反,不仅仅是为小王爷,更主要的是为你们找个出路。如果你们一直窝在癸地不出动,最后只能像多数农人那样,窝窝囊囊地活一辈子,到死没有出路,这样一来,你们的一身本事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,这不公平。你们的出路只有造反,第一次造反,你们获得了自由,这次再造反,就可能成为开国功臣,到那时,不要说奴隶的帽子没有了,你们还会成为新贵族。”

兰花公主是天生的演说家和心理活动家,当然知道这些人在想什么,需要什么,所以她就投其所好,为了不时地和少康斗法,逼迫孙康把反旗打到底,她需要有制衡孙康的武器,这些俘虏就是她的杀手锏,很多时候拿出他们,孙康都会害怕的,因此她必须笼络住这些人,让他们绝对听从自己的指挥。

“好做开国功臣,只会打仗是不行的,要有过硬的实力,因此你们不能只是攻城拔寨,还要扩大队伍,积攒钱财,独立地解决给养的问题,让这支队伍离开谁都可以独自生存,当你们自身强大了,就是谁想吃掉你们,也会掂量掂量的,这就是我要对你们说的话。”

“公主,如果我们这样做,小王爷知道了,会不会不高兴?”一个将官提出了问题。

“当然会,但是我已经说过了,只要你们实力强大,谁不高兴也只能不高兴了,因此你们从明天开始离开这里,独自选择进军路线,多多攻占州县,当然,行动前要告知小王爷,但是拿下州县要派人守护,秘密建立自己的粮草仓库。当兵打仗只要有了粮草,心理就不会慌乱,记住了没有?”

“记住了,”众将官回答,脸上带有喜色,公主的话在告诉他们,他们就要独立了,自己当家作主人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功能呼出区
content